判断冷却塔填料是否需要更换,需结合其结构完整性、热交换效率、老化程度等关键指标,以下是具体的判断标准和实操方法:
-
大面积坍塌或变形
-
观察填料层是否出现明显塌陷、堆叠倾斜,或片材之间的间距严重不均(如部分区域挤压、部分区域空洞)。
-
若框架支撑断裂、填料片脱落超过 10%,会导致布水不均、气流短路,必须立即更换。
-
局部破损蔓延
-
单组填料出现少量破损(如边角断裂)可修补,但如果破损点密集(每平方米超过 5 处),或破损区域连成片状(超过单组面积的 30%),会导致水流短路、冷却面积锐减,需整体更换。
-
进出水温差显著下降
-
记录冷却塔的实际温差(出水温度 - 进水温度),与设计值对比:若实际温差长期低于设计值的 50%(例如设计温差 10℃,实际仅 3-4℃),且排除水泵故障、布水不均等其他因素,说明填料因结垢、堵塞导致热交换能力丧失,需更换。
-
举例:空调冷却塔设计温差 8℃,若连续 1 个月实测温差≤3℃,且清洗后无改善,可判定填料失效。
-
填料表面 “干区” 扩大
-
停机后观察填料表面:正常情况下应均匀挂水,形成连续水膜;若出现大面积不吸水的干区(超过总面积的 20%),或水膜破裂成水珠滚落(亲水性完全丧失),说明填料已老化或被油污、水垢覆盖,无法有效换热,需更换。
-
脆化断裂
-
用手轻掰填料片:若材质变硬、失去韧性,稍用力即碎裂(PVC/PP 材质),或玻璃纤维外露、树脂层脱落(玻璃钢材质),说明已严重老化,无法承受水流和气流冲击,必须更换。
-
腐蚀穿孔 / 溶胀
-
在含酸碱、氯离子的工业循环水中,若填料片表面出现密集小孔(直径>1mm),或边缘溶胀、变软(如遇强碱腐蚀),会导致漏水、结构强度下降,需立即更换。
-
结垢硬化
-
若填料表面形成硬质水垢层(厚度>2mm),且通过高压水冲洗、化学除垢后仍无法清除,水垢会隔绝水与空气的热交换,同时增加风阻,此时需更换新填料。
-
若填料已使用 5 年以上(恶劣环境)或 10 年以上(清洁环境),即使外观无明显损坏,也建议抽样检测其热交换效率(如取局部样品进行挂水试验),提前规划更换;
-
若历史维护记录中频繁出现 “清洗后效果差”“局部修补频繁” 等情况,说明整体性能已接近衰减极限,建议整体更换。
通过以上指标综合判断,可避免过早更换造成成本浪费,或拖延更换导致冷却塔效率暴跌、能耗飙升。更换时需注意选择与原塔型号匹配的填料(如尺寸、片距、材质),确保安装后布水、气流均匀。